心之网心之网

以下技能不是锁定技(限定技是锁定技吗)

以下技能不是锁定技(限定技是锁定技吗)

以下技能不是锁定技

1、本期点评:限定技、觉醒技、倒置·可重复发动的限定技/昂扬技、蓄势技、更始技、重置技能、视为满足觉醒条件、全局计次的技能、蓄力技·官方、轮/巡、次数封装、年、使命技、使命技·海外、使命技·海外改、命运线。大招在桌游里面可谓司空见惯了,作为“侵略如火”的体现,火包正式引入限定技概念。限定技标签严格来说只相当于“每局游戏限一次”,但实际上为了像别的桌游那样一个大招逆转局势,设计师将限定技的收益都设计得极高,还出现了“没有高收益高画面感就不配叫限定技”的论断。

2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暂且留到后面,这里只讨论原因。事实上,为了游戏平衡,早期限定技一定程度上将常驻技能稳定的强度分出一部分加了进来,庞统〖涅槃〗一下回满,神周瑜〖业炎〗大火燎原,贾诩〖乱武〗全场厮杀,收益拉满,但开完限定技之后主技能都比较弱。

3、这样在造成极大的收益反差的同时,也让玩家印象深刻,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记忆问题,因此成为限定技的标配。觉醒技看上去应该是限定技的衍生,但在设计思路上,限定技着眼于大招,觉醒技则着眼于变身。“不动如山”实际是为了“动如雷震”,觉醒之前不断龟缩,一旦变身就启动毁灭性的打击。

4、虽然其他游戏一般变身都是为了开大招,但是变身和开大招还是有较大分歧,大招是一次性的,变身是永久性的。觉醒技虽然一出就说明是单纯的限定技+锁定技,但是设计师为其加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觉醒技必须设计体力上限和技能的变动。前者可能也是方便玩家记忆,后者就很有意思了,这说明设计师看来觉醒技和限定技有本质差别。

5、觉醒技诞生于三国杀的黄金时期山包,包含觉醒技的民间设计也层出不穷。邓艾模式、二次觉醒,钟会,反向觉醒,关银屏,觉醒技已经被玩出了花。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后,不同的觉醒模式已经初步决出了优劣,觉醒技的标准配置大概也是这个时候被提出来:加技能砍上限、掉技能加上限,同时觉醒前后至少需要保留一个常驻技能。现在看来这些规矩都有一定道理,觉醒是性格、形势等身外元素发生改变,不是脱胎换骨,王允这样觉醒前后是两个将的势必带来严重的割裂感。

限定技是锁定技吗

1、接下来看看限定技和觉醒技的关系。这两个概念在早期各司其职,后来还出现了〖铁骑〗能否封〖逢亮〗的争议,说明觉醒技=限定技+锁定技的原始定义并未深入玩家,觉醒技名为衍生,实则已是独立。我觉得这种分歧还有主动被动的区别,限定技想开就开,但全局就这一次机会,反过来要求玩家的大局观;觉醒技到时间必须开,但开完改变是永久的,且早期觉醒都是提升,丢1点上限获得强力技能,或者丢垃圾技能换1点上限,都是赚,需要玩家尽一切可能快速觉醒锁定锁定。二者从画面感到实战思路,都不一样,也难怪玩家会自然而然将其分开了。

2、然而这两个概念到现在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首先是“越俎代庖”行为,即限定技用于变身、觉醒技用于大招。

3、前者在官方赵襄就已出现,当时手动觉醒标限定技还出现了一定争议,最后从纯粹的规则层面得以化解;后者被官方刻意避开,在3圈却大行其道。这个问题的集大成者当属手杀羊徽瑜,初版〖劝封〗标签是“限定技,锁定技”又有变身元素又没标觉醒技。这个技能还是第一个双分支限定技,很是让玩家开了眼,却又引出新的问题:限定技、觉醒技能否玩多分支限定限定。

4、最后这个问题只能抛弃画面感,从纯粹的定义上解释。与此同时,这两个画面感本身也在崩溃。李郭〖凶算〗、界关平〖竭忠〗总有一种“这也配限定技”的感觉。更有把限定技当添头的情况,“什么阿猫阿狗也配大招、也配觉醒”,限定技、觉醒技已经渐渐变成了纯粹的定义,而不再有多少画面感了。

5、不过我是反对这种趋势的,限定技、觉醒技毕竟有大招或变身的意味,“限定”“觉醒”也有一种尊贵感。两个技能在线上还有炫酷的动画和灯泡提示,至少应该保留一份最基本的逼格。传统意义的限定技、觉醒技就需要画面感拉满,要让全场感到你大招的威力和觉醒的压迫感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心之网 » 以下技能不是锁定技(限定技是锁定技吗)